站内搜索: 类别选择: 热门搜索: 俞氏谱局   安氏谱局   专业修谱公司   云码宗谱软件
业内动态
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业内动态
《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编纂已拉开帷幕
类别:业内动态 浏览次数:1925次 发布时间:2013-03-09 14:30 评论交流
万姓同源,爱我中华。
一部震撼世界的鸿篇巨著《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
 
 编纂已拉开帷幕
   
—、盛世修典,意义重大
 
1、有利于整合姓氏资源,梳理姓氏源流。
中华民族有近五千年的姓氏历史文化,曾经产生过上万个姓氏。姓氏,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民族权威性的姓氏专着一直没有问世。在众多姓氏族谱、家谱中,残缺断代者多,几臻完善者少;在诸多姓氏著作中,个姓单卷者多,经典权威者少。因此,编纂《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就是站在历史的高度和全国的广度上,重新整合姓氏资源,梳理姓氏源流,弘扬华夏民族姓氏文化。
2、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
姓氏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民族的许多伦理道德和优良传统都积淀于姓氏文化之中。通过编纂大典,加强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理清中华姓氏形成发展的历史文脉,使华夏优秀的姓氏文化发扬光大,代代传承。
3、有利于寻根溯源,认祖归宗。
树有根,人有祖。此乃如日月煌煌于长空,是亘古不变之真理。我们中华民族是以知祖、敬祖为始的。炎黄子孙是中华民族共同之血缘、共同之世系,乃我民族之祖系。而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在不同时代演绎形成了诸多各自之血缘系统,书写出各自不同的认祖归宗路标。编纂《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就是为了华夏儿女寻根溯源,认祖归宗。在新的历史时期书写路标,明白自我,祈福祖先。
4、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
民族疑聚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国家繁荣昌盛的强大推动力。而血缘认同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编纂《2 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就是以姓氏文化为纽带和桥梁,构建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基础平台,为实现“万姓同源,认祖归宗,寻根联谊,合作发展”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做出贡献。

 
二、盛世修典,正逢其时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政府倡导构建和谐社会,民心所向。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为今后战略方针彰显出中国从经济强国向文化强国转变的伟大决策。这一方针的实施,必将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起到积极深远的影响,为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盛世修典,正逢其时。
1、姓氏研究人才济济。国内各省拥有大批姓氏研究人才,各重点大学都有姓氏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还有无数的民间关心姓氏文化研究人才。近年来大批姓氏专著、学术刊物不断问世。为姓氏文化研究创造了一定条件。
2、收集资料,充分准备。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成立后,及时展开了大典编纂的筹备工作。多次召开专家学者研讨会,就《大典》编纂征求意见;基金会派人赴外地拜访专家学者,收集了大量的学术资料;积极联系各姓氏研究机构、宗亲团体,进行文化交流活动。

 
三、编纂大典的指导思想
 
编纂《2 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态度为准则,以他人研究成果为借鉴,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努力编成一部全新的、完整的、有特色、高水平、图文并茂的《2 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

 
四、学术定位
 
1、集成性和科学性。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集百家之长,系统科学地总结中华姓氏文化的丰硕成果;全面展示中华姓氏的丰富厚重、博大精深;精心讴歌华夏民族创造灿烂文明的丰功伟绩。
2、权威性和经典性。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汇集历史学、文化学、姓氏学、考古学、方志学等诸多专家学者、群策群力、讴心沥血,精心打造成一流的文化精品工程,代表中华姓氏文化领域的最高学术成果和姓氏文化研究的最新水平。
3、实用性和资料性。大典的问世既可以为中华姓氏的文化研究和相关学科的开发构筑一个基础平台,又可以作为完整、准确体现中华姓氏文化的工具书。

五、规模计划
 
《2 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拟编纂1 2卷260部,约一亿两千万字,另配插图6万余帧,预计总投资3.6亿元人民币,二零一二年开始分期分批陆续出版。计划用五年时间全部完成编辑工作。

 
六、编纂经费
 
1、以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为平台,向全社会及海内外华夏儿女筹集资助。

 
《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编纂总则
 
一、编纂宗旨
   
 1、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普及姓氏文化知识,强化家庭美德教育,,适应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问祖的需求,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扩大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巨大影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2、全面、系统地展示中华姓氏产生、发展、迁徙、演变的历史轨迹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汲取和荟萃历代先民和当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编纂权威性的《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奠定姓氏文化研究的理论基础,建立新型的姓氏文化学学科体系。
 
二、编纂原则
 
1、《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血缘姓氏为经,以地域流布为纬”,以“族谱、家乘为本,以正史、方志为鉴”,抒写千家万姓的发展演变、繁衍播迁、兴衰更迭的历史文脉及其社会功业和文化特色,使之成为纵贯五千年华夏文明,涵盖古今名门望族,可与正史、方志并列的“平民史册”,创立可与“纪传体”、“编年体”相媲美的《姓氏体中华通史》。
2、  《大典》将采用图文并茂、撷英聚萃的表述方式,以通俗易懂的现代语体进行编写,熔学术性、普及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炉,兼具收藏价值与实用价值于一体,使之成为雅俗共赏、中外皆宜的姓氏文化读本。
 
三、编纂方法
 
编纂大典是一项庞大的文化工程,需举国之力,集社会各界精英及海内外有志之士关注、支持和合作方能完成。
1、坚持政府重视与文化团体相结合。《大典》编纂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也要得到社会及有关文化团体、院校、包括姓氏宗亲团体倾力支持和帮助。
2、坚持先进科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典》编纂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快捷、广泛收集信息,同时重视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挖掘。
3、坚持专家学者与民间力量相结合。《大典》编纂需要各方面专家、学者讴心沥血研究和整理,同时要注重民间力量的发挥,广泛收集抢救散落民间的珍贵资料。
4、坚持查证历史资料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大典》编纂需要专家学者查证大量历史、文物、方志、族谱、家谱资料,同时还需要组织力量深入到各地实地考察,挖掘第一手资料。
5、坚持政府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打造这一浩大文化工程,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方能完成,同时还要在社会资金筹措,出版发行等方面的市场化运作。
6、坚持突出重点与兼顾一般相结合。围绕编纂宗旨,突出工作重心,重点方向、主要姓氏的论述,同时不能忽略工作中的一般问题。
7、坚持统筹规划。编纂《大典》需要多年时间,必须做好整套出版计划,同时做到成熟一卷出版一卷。


 
编辑凡例
   
 一、《2 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是一部集成性、综合性的多卷本姓氏文化丛书。是依据姓氏文化“多元一体””的科学体系,  运用“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创新理念,借助网络数据化的高科技手段和最新成果,采用“资源整合、融会贯通,转化成果,开发运用”表述方法,对姓氏文化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尝试和突破;是一部创新体例、填补空白,经典性、权威性的鸿篇巨著。
    二、构成《大典》的各个分卷,各个分册,既有专家学者的专门论著,也有纵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姓氏通鉴;既有历代姓氏书的文献集成;也有当今社会现实的调查采风;同时还有解读姓氏文化的图表附录。从而使《大典》形成了系统完整,既有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又有丰富文献典籍资源共享体系和辅助体系的经典性巨著。
三、《大典》的各个分卷是相对独立的集成组合,在编排体例,  各个分卷不强求一致。,但每一分卷在编排中则应在体例、风格上相对统一。做到分则各自成书,合则有机统一。
 

编写提纲
 
《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是一部卷帙浩繁的集成性系列丛书,各个分卷和分册内容体例各有側重,其编撰方法和成书类型不强求一致。应依据各卷的文化内涵,分头进行,各具特色。
 
—、《大典》第一卷《姓氏文化总论》
 
1、本卷是《大典》的总纲和导论,是构建中华姓氏文化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的基础架框,  由多学科的专门论著组成。
各专著在编排时  借鉴和采用“史、志、谱、传”的体例和形式,史论结合,纵贯古今。重点是表述其在姓氏文化中的学术定位、文献价值及其与姓氏文化相依相存的历史渊源和相互作用,展示姓氏文化“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
第一章   姓氏的起源与成形
第二章   姓氏制度的确立及其社会功能
第三章   姓氏的发展演变与民族交融
第四章   当代少数民族的姓氏特色
第五章   姓氏文化的内涵与类别特色
第六章   历代移民与姓氏的播迁流布
第七章   郡望堂号    家族标志
第八章   族谱宗祠    凝聚血脉
第九章   历代姓氏学概述著录提要
 
二、第二卷《姓氏源流》
 
    本卷源流只记载各个姓氏的来源,不介绍各个姓氏的详细细节。
 
三、第三卷《族规家训》
 
    本卷按照宋百家姓编排顺序从家谱、族规,家训中选出对社会,对将来各个姓氏的家谱编排有一定影响的族规、家训汇集成卷。
 
四、第四卷《姓氏楹联》
 
    本卷主要搜集各宗祠、祖庙有一定意义的楹联汇集成卷。
 
五、第五卷  《客家人》
 
一、客家人的形成
二、客家人与中原
三、客家人的播迁
四、客家人的发展与分布
五、客家人的现状
 
六、第六卷   《中华姓氏通鉴》
 
1、本卷是《大典》》的主体工程,主要是论述和评介中华数千个姓氏的发祥、发展、繁衍播迁的历史轨迹,及其社会功业和文化特色,构建中华姓氏的肌里文脉。
2、本卷各分册在编撰体例上相对统一。每个分册(姓氏)的编撰,要“以血缘姓氏为经、以地域流布为纬”;“以族谱家乘为本,以史志文献为鉴”。内容上包含:
1、发祥渊源:姓氏来源和类别、血缘始祖或得姓始祖,起源地点,形成时间,民族构成,主要流派,传承世系。
2、播迁繁衍:迁徙的历史朝代、迁徙原委、播迁地点、始迁之祖、播迁路线、地域分布。
3、文化表征:郡望、堂号、字辈排行、楹联、宗祠祖庙、历史遗迹、宗亲组织、轶闻掌故。
4、历史功业:建立政权、文治武功、重大事迹、突出贡献、重要著述。
5、历代名人:分门别类收录正史、方志、家传、文集、野史、杂记等文献典籍中载录的著名人物,以时代先后(卒年为限)排列,分别撰写名人小传;对文献不足或事迹不多的名人可收入“名人录”,予以简介;对近现代人物原则上“生不立传”,只作“名人录”,对于本姓氏、家族有重大功德者,可不受中编“生不立传”的限制,专设“功德录”择优予以立传。
前一百大姓每姓一部,独立成书;中、小姓氏和稀少姓氏数姓一部,以“同源共祖”的姓氏集团综合汇编。
 
七、第七卷   《历代姓氏书集成》
 
1、本卷是整合古今姓氏文献资源和学术成果的一大举措,也是从事姓氏文化研究,编纂本《大典》必备的重要典籍。将采用影印、点校等方式选录、集成。以竖排、简体字印行。
2、编选时要选取精良善本,相互参照,纠谬正误。选用范本(底本)要依据版权法的规定合理使用。
3、本卷初步拟定的选录文献有以下几种:
①《世本》宋衷注,张澍集萃丰补注。
(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十二月初版)
②《风俗通姓氏篇》汉,应劭
《姓氏考略》  清,陈廷炜
《魏氏补证》  清,万光泰
(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一九三七年六月初版,一九五九年十月捕印)
⑧《元和姓纂》  唐,林宝编  清·孙星衍、洪莹辑
④《古今姓氏书辨证》  宋,邓名世邓椿年编
⑤《通志·氏族略》  宋,郑樵编
⑥《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论汇编氏族典》
(中华书局一九三七年影印本)
 
    八、第八卷    姓氏图表附录
 
本卷不分册,主要汇集与姓氏相关的基本常识、图表。
第一章  100大姓郡望堂号表
第二章  古今地名对照表
第三章  历代纪元年号表
第四章  历代职宫、封谥表
第五章  主要姓氏集团传承谱系
第六章  海内外宗亲社团名录
第七章  姓氏文化网站录
   
   九、第九卷  姓氏采风集锦
 
本卷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组织的“中华姓氏文化国际巡回展”实地调查、考证,收集整理而成。
《姓氏采风》,是征集原始资料,整合姓氏资源的重要举措,也是本《大典》的创新和贡献。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寻根问祖、姓氏巡展的“采风”方式,对广布于民间的有关姓氏文化的历史传说、民间故事、图腾文化、姓氏典故、轶闻逸事、民风习俗、民族特色、历史遗迹、家传物证等加以收集、整理。特别是对著姓大族的发祥祖庭、名贤故里、宗祠祖庙、聚居村落、考古发现,以及族谱家传、野史方志、口述历史等内容,进行搜集采访、拍摄录制。以采访札记、调查报告的形式,分类汇编,以图文并茂的图书画册,或专题记录片的手法,制作寻根旅游专辑,绘制姓氏迁徙分布地图,再现姓氏文化的原始本色和自然形态,展示姓氏文化绚丽多姿的丰厚内涵和发展轨迹。 
 
   十、第十卷  少数民族姓氏采风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族人民不断发展经济文化交流,不同的政治制度相互渗透,繁多的姓氏制度互相影响,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1万多个姓氏中,约有2000个来自少数民族。“胡汉互化,民族交融”构成了中华姓氏的一大特色。
各少数民族在历史时段可分为古代民族与当代民族两大部分。本书遵循“详近略远”的原则,对古代少数民族姓氏源流只作简略追述,对当代少数民族侧重介绍部分特色明显、影响较大、族群较多,有一定地域代表性的民族。
   
   十一、第十一卷   港、澳、台姓氏寻根
 
第一章   台湾姓氏寻根
     1、台湾宝岛古今概述
     2、台湾人来自唐山
     3、台湾百家姓寻根
     4、台湾土著姓氏寻根
第二章   香港姓氏寻根
         1、香港的历史沿革
         2、香港现状概述
         3、香港人与中华姓氏
第三章   澳门姓氏寻根
     1、澳门的历史寻根
     2、澳门现状简介
     3、澳门人与中华姓氏    
   
   十二、第十二卷   海外华人姓氏寻根
 
第一章  华人出国史略
第二章  亚洲华人
第三章  欧洲华人
第四章  北美洲华人
第五章  南美洲华人
第六章  大洋洲华人
第七章  世界华人精英

联系电话:86-0371-88887969   88887989
地址:中国河南省郑州花园路2号
网址:www.zhxsw.org




             
               21世纪中华姓氏大典编纂委员会
                     
                            2012年0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