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通鉴》(第 七 辑)征稿启事
人之有姓,与生俱来。姓氏作为社会个体或家族群体的重要标志,在日常生活、社会往来、功名事业、典籍记载中,无处不在,可谓生而有姓,终生相随,死而传世,代代相承。中华姓氏源于上古,延续至当代。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姓氏发展演变,延续传承,升华凝练,形成了一种内涵丰富、体例完备、超越历史时空、跨越地域界限、包容社会各个层面的文化体系 。并以其人人皆知的普及性、世代传承的持续性、兼容并包的统一性、博大精深的系统性,纵贯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涵盖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以血缘姓氏为脉络的姓氏谱系,正是具体而微地载录各姓氏宗族的渊源世系、兴衰荣辱及其历史功业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文明进化的轨迹。社会历史发展的缩影。因而中华姓氏成为传承文明、解读历史、透视社会的独特视角和微观窗口。中华姓氏是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认同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基石。“姓氏”是人类个体与生俱来的第一符号,也是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家庭或宗族的群体标志,是人类社会维系血亲、区分族别的重要依据。
为了使本族儿女更好地发扬和继承先祖的优良传统,为本族海内外儿女搭上交流的桥梁,对历史对本族有一份专业记载,教育部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中华民族振兴基金会、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等单位和团体在成功编纂李、王、张、刘、陈、杨、黄、孙、林、周、马、宋、朱、胡、罗、吴、谢、许、徐、杨、郑等一百个姓氏通鉴基础上,再次强强联手,隆重推出中华民族家族通史寻根觅祖纪念典籍——《中华姓氏通鉴》(第七辑).该书由国内著名谱牒学创始人,原中国谱牒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主任张海瀛学者担任名誉主编。
中华姓氏数量繁多,从古至今约有12000左右,常见的姓氏约有300多个。本丛书以中华民族常见的姓氏分别立卷,视入编情况,有一姓一卷,也有数姓合为一卷。每个姓氏均由下列四个部分构成。
(一)氏族源流:记述该姓的起源、发展变迁、支系、历代迁徙以及海内外分布。
(二)宗族文化:记述该族的家族精神、家族风范、宗族形态、管理制度、文化传统、礼仪习俗、家谱、字辈收录等。
(三)姓氏人物:记述自古迄今,该姓著名的和有代表性人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事迹与主要贡献。
(四)宗谱文献:记述有关该姓本族的族徽、源流、堂号、堂联、谱牒,序字派、礼仪、族规和家训等、宗族文化、历代名人的各种典籍、碑刻,以及近人研究的成果。全套预计出版100卷,将分期分批编写和出版;本套丛书第七辑预计出版十卷左右,由中央级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史料价值高、可读性强,每卷为国际流行大16开本,1000页左右,内文采用进口高级纸张印刷,封面为进口荷兰纸精装,气势恢宏;每本书共分五篇(中华姓氏文化遗产、中华姓氏源流、中华古今姓氏名人志、中华当代姓氏名人志、附录)十八章(中华民族盛事、中华始祖概述、中华姓氏源流考、舜族播迁源流考、中华姓氏本源考、姓氏的播迁与演变、姓氏在民族中的播迁与演变、姓氏在世界各国、众说百家姓氏起源、中华百家姓氏谱谍文化经典·堂号·碑文、姓氏字辈收录、姓氏家谱知多少、中华名人轶事、百家姓氏溯源·政坛人物、历法·朝名·探源、百年回放·索引·年历收藏、功德榜·芳名录·鸣谢、后记·传承·寄语)等全方位、多角度反映华夏百家姓氏儿女的精神风貌。
入编该书,将是对入编者人生贡献的一次总结,也是社会对其能力水平贡献的书面评价。同时阅读本书宛如穿越中华人类文明的时光隧道,直接与列祖列宗进行心灵对话之旅,仿佛在追求那一幅幅遥远的辉煌与绝响,从中感悟岁月的沧桑。
本次活动属于公益性社会活动,编纂该套丛书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尽管我们有编撰了一百多个姓氏通鉴,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我们仍深感力不从心。目前,本套丛书征槁征订工作已经开始了,这是本族史上一件大事。欢迎提供各地家谱、人物典故、当地革命烈士事迹和历史照片以供参考刊登,希望各位宗贤出谋献策,共襄此举,大力宣传,相互转告。为我们提供各方面的资料,广泛动员本族宗亲,积极撰稿,入编本书,千秋万代,名留青史。鉴于本书编辑工程浩大,经编辑部研究,同时将在各县级以上成立分支编委会或协办本次活动,欢迎各地宗亲担任驻地副主编,有意者请来函、来电联系。
宗亲们,当今政通人和,民富国强,让我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周围,为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建设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完成历史赋予我们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本书的早日出版和发行,尽职尽责,多作贡献而努力奋斗吧!
联系地址:北京市(南区)100070信箱63分箱 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姓氏研究课题组
邮 编:100070 联系人:杨雪娇 联系电话:010-57168252 5716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