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类别选择: 热门搜索: 俞氏谱局   安氏谱局   专业修谱公司   云码宗谱软件
姓氏杂议
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姓氏杂议
广东章氏渊源考略
类别:姓氏杂议 浏览次数:12295次 发布时间:2013-07-25 08:38 评论交流
 广东章氏渊源考略
章潜才
摘    要 
    本文透过对现有的章氏族谱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认真细致的研读并依据《我国历代纪年表》对涉及的年代进行了考证,重点对梅州章氏和潮汕章氏的渊源及派衍进行了分析,比较系统地对广东章氏渊源脉络进行了梳理,如由闽入粤的年代、分布、世系和人口等有新的认识和发现。

前    言
    我手头有《梅县章氏族谱》、《潮郡西里章氏族谱》、《埭头章氏世系谱》、《汕头市岐山章氏族谱》以及《天下章氏》和《天下章氏家史纵横》等书,加上我目前所能了解到的其它信息如“章氏文化研究网”以及“章氏家族网”等等,为我研究广东章氏的渊源提供了一些便利。广东章姓原住民主要分布在梅州市梅县石扇镇,潮州市湘桥区凤新街道西塘凤山等,汕头市金平区岐山,澄海区埭头、樟林,潮阳区芝兰东华等、汕头市南澳县后宅,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下可塘下围村等,揭阳市榕城区潮东社区、普宁县洪阳镇西林村等,另外,中山、东莞等地也有分布。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梅州章氏、潮州章氏以及澄海章氏。现对广东章氏的现状和历史渊源大致的情况作如下分析,供有意研究广东章氏者共同探讨。

(一)  梅州章氏
一、人口
    梅州章氏所处的地理位置属粤东北客家山区,地处闽粤赣交界的梅县,讲客家话。主要分布在梅县石扇镇的梅岭(属银钱村)、桥头(属中和村)、桃畲(属红南村)、狮山岭下(属象村),人口不到2000人。
二、渊源
    梅州章氏的始祖是谁?
    据《梅县章氏族谱》记载:“我祖五斋公(系)福建浦城仔钧公第十四子仁逊公之裔也,历唐季五代,迄宋高宗南渡时二百年之间,风霜兵祸,辗转流离,基诸之将坠者屡矣。幸一线之犹存,觉水源之可溯。我祖五斋公生三子,长学长、次学山、三学士。正值金兵入寇,遍地旧符,民不聊生。闽入粤,携男带女,露宿风餐。其父母儿女各散西东,不知所徙。学长随父五斋公旅寓蕉岭九乡,至孙耆明公始迁入梅州开设基业于石扇乡。焉其二三子则跟母黄氏远走潮郡。学山徙居郡西八里西塘乡,学士徙居郡东埭头乡,各处一方,分枝派叶,遂创业而居焉。相传,世本皆仔钧公而公逊也”(《梅县章氏族谱》第79页)。
    族谱另外又记载说,“我祖五斋公是福建浦城仔钧第十四子仁逊公之裔也。传说宋南渡时,五斋公夫妇带三子南下,因兵荒马乱,五斋公夫妻父子走失,结果,五斋公仅带学长公到蕉岭九岭定居。学长公娶妻黄氏,生二子,长子伯三,居士失传,次子伯什,号耆明,娶妻朱氏,迁居石扇。三世耆明公是石扇章氏的开基祖,死葬三坑的虎将坛,祖妣朱氏葬梅城大浪口。”(《梅县章氏族谱》第79页)
    由此可见,梅县章氏是宋高宗南渡时(南宋1127—1279年,其中高宗建炎1127—1131年,绍兴1132—1163年,无南渡划分)由福建浦城仔钧公第14子仁逊公之裔孙五斋公由福建迁徙到梅县的。自五斋公起,往上无记载,往下记载了六世,六世以后由于谱牒失传,有些支系断裂不详。可喜的是,五斋公夫妻父子五人虽在迁徙中失散,但记载清楚,为几百年后分散在潮汕地区的后裔提供了互相认祖确认同根同源埋下伏笔。2011年夏月,更有来自江西萍乡的宗亲凭着族谱前来认祖。
三、宗祠
    梅州章氏建有章氏宗祠,始建年代不详,1993年重修,农历八月十四登位。据老人传说,原计划建三进两横半围的客家围屋,始建时大门朝西,后不知何故又改大门为朝南,可能是资金不足的原因,左横屋未完全建成,围龙也未建设。宗祠大门对联是“全城世泽  渤海家声”(全梅县章氏祖祠皆统一用此联),灯笼是“全城第  章”,灵龛上面匾额“河间堂”(堂号),龛柱千年联是:左“系派溯齐姜立洪基枝叶茂盛人才辈出自古人物风流裕后光前昭祖德”,右“始基开蕉岭迁石扇宗支昌盛俊彩显驰从此衣冠济美开来继往振家声”。
四、辈序
    梅县章氏以五斋公为始祖起计,繁渊至今最远约为第25世。梅县章氏子孙辈序(五斋公世系第22世起):生财有道,仁义宜先,诗书丞裕,善士渊源。忠厚正直,孝友品全,昌隆发福,富贵万年。(《梅县章氏族谱》2002年版第86页)

(二)潮汕章氏
    潮汕章氏如何界定更为合理?据现今考察,不论是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普宁等地居住的章氏后裔,都讲潮州话(学老话),且渊源关系比较同一,故本文以潮汕章氏划分。
    据《潮郡西里章氏族谱》(1997年编)记载,旧时的潮郡章氏主要分布在西塘乡、登塘乡、山后乡、枫溪柯厝围章、凤山乡章、横溪章、徐厝桥、潮州金山脚章、西门章、浮洋椿畔乡章等地。汕头市郊的岐山乡章、澄海鸥汀乡章、埭头乡章、南澳后宅乡章等地也都统称为潮郡章氏。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原汕头市划出建立了汕头市、汕尾市、潮州市、揭阳市,上述潮郡章氏随行政区域的划分而各有所属。
一、人口
    潮汕章氏人口,据不完全统计共约18000多人。其中,汕头市金平、龙湖、濠江区约2500人;潮阳区约850人,潮南区约1800人,澄海区约3000人,大部分聚居于溪南埭头乡,其余分布于东里、澄城等镇;南澳县约4000人,是南澳县四大姓之一,集中居住在后宅镇;揭阳榕城区约5000人,揭西县约300多人,分布于金和、棉湖、大溪等镇;揭东县曲溪、地都镇有几户章姓人家散居。(引自《埭头章氏世系谱》第39页2007年版)。
    另据《章氏家史纵横》记载,潮州西塘(今湘桥区凤新街道西塘)并衍居云梯、潮安、江东镇樟厝洲、古巷镇横溪等地的章姓人口约有5150人。潮阳沙陇镇芝兰、东华、棉田、平西、平南、平北、五二、蝴蝶、东家宫、文光、西双、平和东、西门、新华、大南、北门、西南门等地的章姓人口有3628人。揭阳官溪都赛潮美村(今潮东村)、榕城高地巷的章姓人口约3100人。
二、渊源与辈序
    考现有的族谱,对于潮汕章氏的渊源说法不一,由于编谱时受到诸多因素如旧谱失传、以讹传讹等,缺乏一个系统的记载和分析。
    1、《潮郡西里章氏族谱》(1999年)有两篇文章言及渊源世系。一曰(旧载《章氏会谱世系序》浅析):据香港章铮先生所全国章氏会谱,德庆初编卷五第五十五页摘录,浦城县水北陈坑潮州海阳县世系图,我氏族系韅公第六十七世裔孙,也即浦城世系及公之二十二世裔孙善公(即六十六世子东公之子)……即仔钧公第二十一世孙,约于宋末元初(12711279年,作者注),因罹兵祸而由福建莆田(浦城?作者注)迁居海阳,潮郡各地章姓者,均其后裔,如西塘乡、登塘乡章、山后乡、枫溪柯厝围章、凤山乡章、横溪章、徐厝桥、潮州金山脚章、西门章、浮洋椿畔乡章、汕头市郊的岐山乡章、澄海鸥汀乡章、埭头乡章、南澳后宅乡章等,都是子东公之后裔。二曰(《西塘章氏开基渊源》析):考唐仔钧公十五子,其第十四子仁逊公居闽,裔孙子东公生二子,于宋末元初(12711279年,作者注)遭兵祸,迁入潮郡,开基创业。长男松山,字丙乙(西塘祖),次男丙二公(澄海埭头祖)。松山公开创我西塘乡,澄海鸥汀乡。丙二公开创埭头乡,生五子,其三房迁居南沃(应为“澳”作者注)后宅。其余未详。
    此族谱中有三个重要的信息,一是远祖来自福建仔钧公第十四子仁逊公,可考的潮郡始祖是松山公(字丙乙,西塘祖)丙二公(澄海埭头祖)兄弟俩。二是松山公丙二公兄弟的上一辈是善公(浦城世系第二十二世),再上一辈是子东公(这个记载是错的下面论述,作者注)。三是由闽入潮的年代为宋末元初(1271—1279年,作者注)。
    西塘章氏原有宗祠一座,祠名余庆堂,1940年被日寇烧毁。现有保存良好的章氏家庙(敦本堂),为当地章氏春秋祭祀祖祠。
    潮州西塘章氏子孙辈序(松山公世系第12世起)
内四诗:伯仲乐安静,绍建庸宏康,茂尔世绵广,永绥昭穆光。
外四诗:文成平天日,英俊齐赞襄,柱石辉朝殿,荣耀衍庆长。
    2、《埭头章氏世系谱》(2007年)对于渊源世系罗列了多种说法。
在“前言”中说到:“吾章姓入居埭头,溯源可考者为南宋初期(一说为明朝中期),聚姓成宗,曾为当地望族”(第1页),又说“吾埭头章氏自始祖学士公开宗于今历二十余世”(第2页) 。
    在“潮汕章氏溯源”(第39页)一文说:“潮汕章氏始祖是太傅章仔钧之第十三代孙章松山,至章仔钧章氏已定居福建莆田(应为浦城作者注)历三世,以此推算潮汕章氏浦城世系16代之后,于明朝初年(明朝:1368—1644年,作者注)始迁入潮。初定居于潮安县之西塘,后分布到本县之埭头乡、南澳后宅及揭阳、饶平等地。”同文中(第40页)又有一说:“根据有关资料考证,埭头乡之章姓人家,应是明代中期从福建迁徙而来,后来又有早期迁徙入潮定居潮安(明代称海阳)之章姓入迁此认宗聚而居,至今已传二十代以上。”
    在“入潮始祖章松山”一文中(第42页)说,“潮阳章姓来自海阳县岐山(今属汕头市金平区岐山街道)章族,岐山章氏先祖是于明初从福建迁来创基。开基祖第6代孙于清代初年(清代:1616—1911,作者注)移居潮阳县峡山都芝埕(今沙陇镇芝兰)另创基业,后来芝兰后厝有章氏裔孙迁居东寮(今沙陇镇东华),称后厝村。另外,海阳岐山章氏第七代孙又移居东华,称前厝洲,已传12代以上。”
     《梅县章氏族谱》引了一章“迁潮州埭头世谱系”说到,高宗二十一年冬(宋高宗1127—1162,高宗二十一年即为1147年,作者注),伯祖松山公徙于西八里西塘乡居焉,我祖学士公徙于东六十里埭头乡居焉。
    至此,《埭头章氏世系谱》(2007年)中比较集中的说法有三:一是入潮始祖学士公来自福建,时间大致是南宋初期(一说为明朝中期);二是“入潮始祖初定居于潮安县(明代称海阳,)之西塘,后分迁到本县之埭头乡、南澳后宅及揭阳、饶平等地”,开基祖第6代孙于清代初年(清代:1616—1911,作者注)移居潮阳县峡山都芝埕(今沙陇镇芝兰)另创基业,后来芝兰后厝有章氏裔孙迁居东寮(今沙陇镇东华),称后厝村。另外,海阳岐山章氏第七代孙又移居东华,称前厝洲。”三是潮汕章氏除来源于浦城章仔钧派系之外,还有更早迁徙进来的章氏人家,正如上述“聚姓成宗”, “后来又有早期迁徙入潮定居潮安(明代称海阳)之章姓入迁此认宗聚而居”。
    细读《埭头章氏世系谱》(2007年)附录,有五修族谱之序抄录,一修记载的时间是康熙十三年,即公元1673年,至五修时是民国三十六年,即公元1948年。2007年进行了最新一期的族谱修撰,自始祖至最远世系为二十五世。从一修至现在历世339个春秋,尽管其中的记载有上述的不确,但在“埭头章氏宗族直系宗源世系引述”一文中做出最新的渊源界定:“天下无二章,祖根在浦城。据近之认祖归根交谊确悉:由闽入粤至潮之章氏,皆来自福建浦城三世祖仔钧公之十四子仁逊公之裔孙五斋公。……五斋公仅带长子学长,初达蕉岭县九岭避乱,后移驾至今梅县石扇镇开创石扇章氏宗支,而五斋公夫人则带松山公、学士公入潮。后于宋高宗二十年冬(1146年),伯祖松山公徙于郡西创西塘乡,史称丙乙公。而学士公则徙于郡东南六十里入居埭头乡,史称丙二公。学士公自然就是埭头章姓之一世祖。”
    埭头章氏修有章氏宗庙一座,堂号祥发堂,还有录员公祠、笃祖公祠、五房公祠、惠祖公祠、樟林新陇孝先公祠等。由于各种原因,章氏宗庙(大宗庙)目前还未归还族人管理。
    埭头章姓辈序如下:
旧世系辈序:自从天道启居中,德茂繁华维士宜,思忠作孝芳声振,绵祚祯英世运隆。
新  辈  序:祥光奕彩继丰绩,发扬先训慰前贤,堂集豪才培俊秀,源远流长泽四方。
    3、《汕头市岐山章氏族谱》是最新出炉的广东章氏族谱,耗时三年,卷帙浩繁,研究深入,图文并茂,是一本难得的好族谱。
    关于渊源,该谱专设了一篇《渊源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在“入潮祖”文中开门见山引用《梅县章氏族谱》的追溯,即入潮始祖是仔钧公十四子仁逊公的后裔五斋公之子。在经过一番的引经据典之后,写道:“从上面各《族谱》中记载,可推测断定入潮开创章氏是仔钧公之第十四子仁逊公之后裔五斋公(子东公)之儿子学山公又名松山讳丙乙公和其弟学山公讳丙二公。”(这里要纠正的是五斋公不是子东公,五斋公是善公之后,善公是子东公之后;使用“五斋公(子东公)”的表述方式,文法上有互为说明的意思作者)。至于岐山开基祖是谁?该谱很肯定地认定为永福公。那这个永福公又是谁呢?在“开基祖”文中引用了来自台湾宗亲盛群传真过来的属其父从祖上珍藏的史料:“我祖永福公派分唐瑯琊王仔钧公也,公十五子惟第十四子仁逊公由福建建宁府浦城县入潮,卜宅于澄海县蓬州都岐山乡居焉,已历数百年于兹矣。溯自创居之始,我祖公累积功德,足以光于前人,昌于后代。其事迹既无可考,仅于父老相传知为海邑西塘支分。西塘兄也,岐山弟也。即以为家乘之一证,不亦宜乎。……”可见,岐山章氏来自西塘,亦即是学山公(又名松山公)之后裔,兄在西塘,弟在岐山。由于人丁繁衍昌盛,于崇祯十年(1637,丁丑年)在大路乡建立宗祠,名“馀庆堂”,2004年重光,每年冬至祭祖。
    开基创业之后,繁衍昌盛,枝繁叶茂,现六房系子孙分布于汕头市的大路、庵埠、东楼、南楼、鸥汀、辛厝寮、内充公、达濠、芝兰、东华、绵田等地。总户数1109户,总人口约5640多人。
    岐山章氏自永福公子孙辈系(序首11世祖始)
内世诗:禹瑞简端慤,庭芳烈俊良,世传明道学,家庆大英扬。
外世诗:元开威业武,德承先泽贤,升桓宗本立,闻举友恭绵。

(三)五斋公
    从上各系派的广东章氏族谱都一致说到由闽入粤的始祖是五斋公,更有由汕梅地区的章氏于2003年仲秋在梅县石扇共同建有念祖亭,以致纪念五斋公夫妇及其三个儿子。但遗憾的是,广东章氏现有可查的史料均对五斋公没有详尽的记载。2011年夏,江西萍乡的章氏宗亲凭借族谱的记载,寻根问祖到梅县石扇,声称他们的老祖宗也是五斋公,出示了比较详尽的族谱。承蒙江西萍乡的章海红宗亲(2011.8.22日9:25短信)发来族谱“序”以及“五斋公生平”,这极大地弥补了广东章氏始祖的的史料,揭开了始祖五斋公神秘的面纱。
    其族谱“序”如下:

序(族谱)
    萍东章氏望族也,其先世五斋公家福建汀郡(ting jun)宁化之石壁乡,于明洪武时,公携眷迁新建镇平县地名:九岭石窟。瓜绵椒衍,代有伟人。以故徙金沙堡而居石扇堡者则有若三世之伯三公与十公也。迨清康熙间伯十公之裔孙曰日禧由浏域三口段择萍东路而居。即今所称章家陂者是也。世代传衍至今二百余年。人文济济簪缨不替…. 
                大清光绪八年壬午年仲秋
又:
    五斋公字美成元至治年壬戎二月初八日末时生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九月十八日戎时殁葬屋侧岭背塘癸山丁向

“译文”

    萍东章氏是旺族,其先世祖为五斋公,家住福建汀郡宁化石壁乡(明洪武时期福建设有福州、昭武、建宁、兴化、汀州等),在明洪武时(1368—1399作者注),五斋公带着家眷徙迁至新建的镇平县九岭石窟(现广东蕉岭县)。瓜绵椒衍,代有伟人。三世祖伯三公和十公因故从金沙堡再徙迁至石扇堡。直至清康熙年间(1662—1723作者注)伯十公之裔孙叫日禧从浏阳地方叫三口段择萍东路住了下来,即是现在叫做章家陂的地方。世代繁衍至今200多年。人才济济,簪缨不替…….。
又:
    五斋公,字美成。元朝至治年壬戎二月初八日末时生(公元1322年二月初八日15:00—17:00)。明洪武二十三年庚午九月十八日戎时(公元1390年九月十八日19:00—21:00)去世。葬在屋侧岭背塘癸山丁向。
    这两段文字记载翔实,与《梅县章氏族谱》相印证,传达了如下重要信息:
    1、翔实记载了由闽入粤始祖五斋公的生卒年,他生于1322年,卒于1390年,享年68岁。这些信息对确定广东章氏由闽入粤的年代提供了比较准确的时间。从上可知,五斋公生于1322年,入粤时已有三个男孩,从当时的时代背景看,他可能有40多岁的年龄了,那么,来到广东的时间大概是1360年前后,即元末明初时期。另外,从江西萍东章氏族谱序的记载,由闽入粤的时间为明洪武时期(1368—1399),我们假定明洪武元年进入广东,即1368年,五斋公已是46岁的年龄了。由此推断,明朝洪武年间是广东章氏由闽入粤的年代已有640多年的历史了。
    该族谱对于五斋公墓的描述与我们的记忆非常相近,小时候,长辈告诉我们五斋公墓的具体地址,至今记忆犹新(可惜现在没有了)。以此可见该族谱的可靠性准确性很高,是一本弥足珍贵的史料。
    2、五斋公的长子学长公生二子,长子伯三公,次子伯十公。伯十公之裔孙日禧是迁徙江西萍乡的始祖。
    《梅县章氏族谱》有极相近的记载:“学长公娶妻黄氏,生二子,长子伯三,居士失传,次子伯什,号耆明,娶妻朱氏,迁居石扇。三世耆明公(伯什同伯十)是石扇章氏的开基祖,死葬三坑的虎将坛,祖妣朱氏葬梅城大浪口”(《梅县章氏族谱》第79页),伯十公后裔在《梅县章氏》中的后裔记载脉络比较清楚,但六世以后无记载,“日禧”之裔孙无从考。然长子伯三在《梅县章氏族谱》记载是“失传“,在江西萍乡的族谱中又说是伯十公之裔孙日禧,似乎有点费解。本人认为,江西萍乡的宗亲与广东梅县石扇的宗亲同出于二世祖学长公,在梅县的是伯十公后裔,在江西的章氏宗亲极可能是所谓失传的伯三公之后裔。当然,也不排除是伯十公后裔,按粗略计算,康熙年间,梅县章氏已传至第十代了,这时期的世代记载在梅县章氏族谱中是失传的。
    3、伯三公之裔孙由粤至赣时,曾在浏域(浏阳?)三口段停留,现在据说湖南浏阳有章氏宗亲,是否同一宗支?待考。
江西萍乡宗亲2011年寻根问祖到梅县时带着族谱前去印证,由于是孤本,族长视为珍宝,不轻易出示,至今我们还未看到全书。也许里面有更多珍贵的史料可考。
(四)上溯
    广东章氏各宗支自五斋公之后都有比较可印证的记载,但上溯至章仔钧公的第十四子仁逊公时却多有相左,依稀的线索如下。
    《潮郡西里章氏族谱》中关于渊源在“旧载章氏会谱世系序”中有这样的描述:“(据)浦城县水门陈坑潮州海阳县世系图,我氏族系第六十七世裔孙,也即浦城世系及公之二十一世裔孙善公后裔(即六十六世子东公之子)。其来源可考是韅公的第四十七孙及公,四十八世修公,四十九世仔钧公(官太傅),五十世仁郁公(仔钧公之第三子),五十一世文琮公(字彦阶),五十二世傃公(字叔同),五十三世崐公(字伯升),五十四世柏公(字硕夫),五十五世   (原字右偏旁为纟部,字库无此字)公(字子上),五十六世荷公(字敬中),五十七世谭公(字远道),五十八世时言公(字赞臣),五十九世拱彰公(字北辰),六十世德譽公失考,六十一世洹公(字大济),六十二世端公(字用忠),六十三世绍顕公(字元扬),六十四世尚爵公(字公荣),六十五世荣宜公失考,生九子,六十六世子东公,是荣宜公第六子,官端明殿学士,江南安抚使,六十七世善公。只知是子东公之子,即仔钧公第21世孙。约于宋末元初,因罹兵祸而由福建莆田迁居海阳,潮郡各地章姓者,均其后裔……。”
    据《梅县章氏族谱》“章氏得姓始祖世系图”(摘自南澳章氏族谱)有类似的记载,不同的是五十世祖为仁彻公(仔钧公第五子),五十一世祖为文谷公(仁彻公四子),五十二世祖频公(文谷公长子),五十三世祖访公(频公次子),五十四世祖咨公(访公长子),五十五世以后与《潮郡西里章氏族谱》中记载的一致。
    《汕头市岐山章氏族谱》对于上溯渊源也有许多引论,结果与上述不出左右。
    这里的问题是,广东章氏出现了三条宗支脉络,即从韅公系第50世起(福建浦城世系为四世),一说是仁郁公(仔钧公之第三子)支派,一说是仁彻公(仔钧公第五子)支派,而到了55世起又归于一致。但在很多场合广东章氏又坚称是源自仁逊公(仔钧公第十四子)。现在据我所知,除南澳后宅宗庙挂仁郁公肖像外,其余各地均挂仁逊公肖像,南澳章氏之所以这样认定,据说是根据普宁章氏族谱有关的记载。

(五)结语
    广东章氏是韅公系第67世(福建浦城及公系第21世)裔孙善公之后裔五斋公及其三个儿子学长、学山和学士的后裔。由闽入粤始祖五斋公,字美成(1322—1390)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9)来到广东,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了。在迁徙过程中,夫妻父子走失,五斋公携长子学长公先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新布镇九乡而后又迁徙至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石扇镇岭背塘定居,现有世系最远为第26世(五斋公世系),人口约2000人,集中居住在石扇镇。三世祖(五斋公世系)伯三公抑或伯十公之后裔日禧公再迁徙于江西萍乡。同是明洪武时期(1368—1399),五斋公夫人黄氏妈则携带次子松山(又名学山)公、三子学士公入潮定居。松山公徙于郡西创西塘乡,史称丙乙公,学士公则徙于郡东南六十里入居埭头乡,史称丙二公。潮州市西塘章氏派衍汕头岐山章氏(六房系),亦即是学山公(又名松山公)之后裔,现主要分布在汕头市的大路、庵埠、东楼、南楼、鸥汀、辛厝寮、内充公、达濠、芝兰、东华、绵田等地,总户数1109户,总人口约5640多人。由于人丁繁衍昌盛,于崇祯十年(1637,丁丑年)在大路乡建立宗祠,名“馀庆堂”。 学士公初定居于潮州西塘,后分徙到澄海区埭头乡、南澳县后宅及揭阳、饶平等地章氏由此派衍,至今已传20代以上。
    广东章氏主要派系是福建浦城章仔钧公后裔,但在五斋公支系进入广东之前,亦有其它章氏人家,属何派系现无从考。现汕尾市海丰陆丰以及中山、东莞市等地的章氏人家,其渊源亦无从考。
              
 (作者系华南农业大学副研究员)